第46章 作赋(2/3)
能力将粮食用油煎、用酒渍,用肉酱浇着食用,所以采用了最简单的烹饪方法——水煮!
因为要将大部分玉米留种,分发到各郡县中种植下去,所以庖人们第一次只煮了三棒玉米,献给陛下。
虽然是用不带任何调料的清水煮的,可刚一掀开瓮,周围人却都能闻到一股甜香味,因为只有三棒,所以味道并不是很浓郁,逐渐在空气中飘荡散开。
身为天子,刘彻肯定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用手拿起玉米就开啃,他也是有皇帝包袱的,要吃得优雅!
所以庖人提前将玉米切成一块块小段才呈上来,弄了好看的造型,在旁边摆上各种调味的酱醢,甚至还有一种名为蚳的蚂蚁卵酱。
刘彻觉得仙粮软糯香甜,味道很不错,就是……皮太薄了,有点塞牙缝。
不过总归是一种完美的粮食。
玉米中营养不全面,蛋白质含量较低,并不适合长期当做主粮,但有的大汉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,哪里还有多余心思去想什么营养均衡这件事。
他并未独享,还分发了一些给周围心腹,闻棠也不出意外收到了一小段,别的官员反应都是欣喜珍惜,只有闻棠,心里突然生出一种难以遏制的失落感。
唉。
没人懂t她的失落。
作为一个土豆脑袋,除了幸运爆棚在幸运转盘里面转到,否则按照目前进度,二十年之内,她都吃不上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土豆。
总不能一直管玉米叫仙粮吧?闻棠觉得这样听来有点尴尬,有一种熟人出道当爱豆的感觉,于是闻棠便开口请刘彻为它取个名字。
刘彻沉默片刻,随后道:“不若就将仙粮唤作玉黍吧。
”
他环视一周:“众卿以为如何?”
众卿(嚼嚼嚼匆忙咽下版):“此名甚好!”
刘彻从上林苑回未央宫后,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给朝中那些五经博士、郎官学士们下令,让他们写赋赞美玉黍和背后的仙人。
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司马相如这样对工作松弛。
司马相如辞赋水平高于其他人好几个层次,无论怎么摆烂,一旦遇到国家大事,就能有项目,但朝中其他人可不一样,虽然这些博士学士们入朝为官后就跟NPC觉醒了似的,大部分都变得爱抬杠,但遇到工作机会时他们是真的会拼尽全力又争又抢。
毕竟当初孔子就是又争又抢想要当官的。
刘彻诏令一下,仿佛冷水滴入热油锅,在太学、博士府等长安各处引起极大反应。
尤其是金马门和玉堂殿两处的学子。
在汉朝,因官署门的傍有铜马,故将此门称为“金马门”,这里是学士待诏的地方,公孙弘、东方朔等人都曾待诏此门,故而其余许多学子都希望能和他们一样,得到天子赏识,成为朝中重臣。
至于玉堂殿,那是供给待诏学士们议事的地方。
所有学子博士们都想要以此引起刘彻注意,平步青云,扶摇直上,在朝中有个好官职,自然会穷尽自己毕生文采来写词做赋。
反复斟酌、仔细推敲,都写得认真极了。
下了诏令后,刘彻处理好政务,等到明日,又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。
许延年用来试验代田法的实验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。
为了实验效果,他并未选择肥沃富饶的上等土地,而是在中等田里种植作物,据农吏记载,这块田地前年每亩地能产出两石半粮食,去年为两石三斗。
使用了新的耕作方法,今年亩产居然增收至五石每亩,产量提高整整一倍。
虽然也有今年风调雨顺,天气好,加上由徐延年是农家大师,精心侍奉这些作物的原因,可就算普通农户用此法种植,那四石收成总有了吧?或者三石半,每亩地增收一石,这么多亩田地,积少成多,每年整体增产的数量简直无法想象!
除此之外,徐延年又上书告诉刘彻,代田法使作物春日处于低垄,可以防风抗旱,夏天时处于高垄,能放洪涝,这样不仅产量高,费力少,丰收作物的品质也比之前高许多。
这比刘彻之前预期的结果要好一些,因此很快下令农官明年在边城、河东、三辅,太常以及各边境等地开辟使用代田法的试验田,若结果同徐延年所试相同,那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