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钢火炼心(1/3)
标准化的威力初显,如同给天工院这架新生的机器注入了润滑剂,各个环节的运转肉眼可见地顺畅起来。
打磨坊出来的刀胚规整划一,组装效率大幅提升,堆积的半成品小山开始缓慢但稳定地下降。
然而,根源上的顽疾——铁料的质量和数量问题——依旧像一道越来越深的阴影,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。
水力锻锤越是高效,对优质铁料的渴求就越是迫切。
军需官那边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,送来的铁料不仅数量锐减,质量更是每况愈下,甚至掺杂了大量根本无法锻打的劣质矿渣。
“凌先生!郭大人!你们瞧瞧!这送来的都是什么玩意儿!”李头儿怒气冲冲地将一块颜色灰暗、布满气孔的生铁锭摔在地上,铁锭竟脆生生地裂成几块,“这玩意扔给鞑子,他们都嫌磕碜!咱那水锤可是吃细粮的,哪能消化这等猪食!”
郭衡面色铁青,拿着一份刚统计完的账目,手指都在发抖:“王爷虽下了严令,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!北地本就产铁不丰,优质矿脉多在朝廷控制之下。
我们所能收购的,多是民间小矿所出,品相本就杂乱。
如今战事吃紧,流民四起,连这等劣料都开始紧缺了!价格还一日三涨!”
凌云沉默地捡起地上碎裂的铁块,用手指捻了捻碎渣,又拿起一块勉强能用的铁料对比。
成分不均,含硫磷等杂质过高,这是这个时代小土法炼铁的通病,靠简单的锻打很难彻底改善。
“不能总指望外面。
”凌云缓缓开口,声音平静却带着决断,“我们必须自己能炼出好铁,甚至……是好钢。
”
“自己炼?”郭衡和李头儿都愣住了。
“谈何容易!”郭衡苦笑,“军中亦有炼铁炉,但不过是小打小闹,产量低,质量比外面买的也好不到哪去,还极耗人力柴炭。
若要大规模炼焦炭,又恐暴露我军位置……”
“不炼生铁,炼熟铁,炼钢。
”凌云目光锐利起来,“我们改进炒钢法和灌钢法,就用这水力!”
他再次走到那块画满图纸的木板前,拿起炭笔,快速勾勒起来。
“现有的炒钢法,人力搅拌,费力不均,炉温难控,故所得熟铁质地不匀,耗时耗力。
”他画出一个简易的倾动式坩埚炉,“我们建更大的炒炼炉,利用水力驱动一组连杆机构,带动巨大的石墨搅拌棒(或用耐火的粘土包裹铁棒)深入铁水,匀速搅拌!力大且匀,脱碳更彻底!”
他又在旁边画出水锤的联动机构:“炒炼出的熟铁块或低碳钢块,直接送入水锤下,趁热锻打,进一步挤出杂质,夯实结构!此为一炼!”
“若欲得更高强度之钢,则用灌钢法!”凌云笔锋不停,画出分层叠放铁料的示意图,“将含碳量不同的生铁料和熟铁料分层铺叠,捆扎紧实,入炉加热至熔融未熔之临界,取出后立刻置于水锤下,千锤百炼!利用水锤巨力,使不同成分之铁料相互渗透、融合,可得质地相对均匀之上好‘宿铁’(类似大马士革钢的层压复合材料)!”
他越说越快,眼中闪烁着工程师特有的狂热光芒:“我们甚至可以尝试控制锻打次数和温度,记录不同配比、不同锻打次数下的成品性能!寻找最优工艺!此非全凭经验,而是数据之道!”
郭衡和李头儿听得目瞪口呆。
水力炒钢?水力锻打融合?数据之道?这些概念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。
但凌云之前创造的奇迹,又让他们不敢轻易否定。
“这……这搅拌棒如何做得?那炉子要多大?温度如何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