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工分本,比户口本还硬?(1/3)
城管撤离后的第三天,空气里那股短暂的松弛感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压抑的沉闷。
如同暴风雨来临前,飞鸟低掠,万物噤声。
青阳县的风声,比任何时候都要紧。
这股寒意像水蛭一样,顺着每一个民工的裤管往上爬,钻进骨髓里——裤管被冷风吹得紧贴小腿,粗糙的布料摩擦着干裂的皮肤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;远处工地上未拆的塔吊在风中吱呀作响,像某种垂死野兽的呻吟;有人缩着脖子哈出一口白气,那雾气刚升腾便被风撕碎,消散在灰蒙蒙的晨光中。
苏晓芸带回来的消息,就是那阵最刺骨的寒风。
“县民政局……正在草拟一份文件。
”苏晓芸的声音在临时搭建的自治委员会会议室里显得有些干涩,她面前摆着一杯水,杯壁凝着细密的水珠,却一口未动。
她的指尖微微发颤,触碰杯沿时留下一道湿痕,“叫做‘外来务工人员清退计划’。
”
“清退?”坐在角落的电焊工阿强猛地站了起来,凳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尖叫,那声音像金属刮过耳膜,震得人牙根发酸,“啥意思?赶我们走?”
苏晓芸艰难地点了点头,目光扫过在场十几个面色瞬间煞白的委员会成员:“文件初稿的意见是,凡是在县里没有正式劳动合同、没有连续社保缴纳记录的务工人员,一律……劝返原籍。
”
“劝返?”一个木工师傅惨笑一声,手掌重重拍在桌上,震得茶杯跳了一下,滚烫的茶水溅到手背上,他却浑然不觉,“说得好听,不就是驱逐吗!老子在这儿干了五年,给这县里盖了多少楼,现在一句没有合同就把人往外赶?那我们之前交的管理费、卫生费都喂了狗?”
恐慌和愤怒瞬间引爆了这间小屋,嘈杂的质问声几乎要掀翻铁皮屋顶。
屋外,冷风从墙缝钻入,吹动挂在墙角的破旧日历,纸页哗啦作响,仿佛也在颤抖。
绝望如瘟疫般蔓延开来,数百名民工聚集在屋外,虽然听不清里面的具体内容,但从委员们一个个铁青的脸色中,他们已经嗅到了末日的味道——那是一种混杂着铁锈、尘土和汗酸的气息,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。
人心惶惶,之前的胜利果实仿佛一夜之间就要化为泡影。
“都静一静!”
一声沉稳的低喝压过了所有噪音,像一块巨石投入沸腾的油锅。
李默站了起来。
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,脸上甚至没有太多表情,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,仿佛能刺穿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云。
他走到屋子中央,环视着一张张或愤怒、或绝望、或迷茫的脸,缓缓开口:“恐慌解决不了问题,愤怒也换不来居留权。
他们要合同,要社保,要的是一份能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‘凭证’。
他们不承认我们是这里的人,那我们就自己给自己发一个‘身份’。
”
所有人都愣住了,不解地看着他。
李默深吸一口气,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:“我宣布,从今天起,启航民工城,正式推行‘二级工分制’!”
他没有停顿,继续说道:“一级工分,我们称之为劳动积分。
维修设备、搭建板房、参加夜间执勤、清理公共区域卫生,所有对民工城有贡献的劳动,都可以换算成积分——比如修一台水泵记5分,值一晚夜班记3分。
”
“二级工分,我们叫它信用积分。
遵守我们自己制定的管理条例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、主动教育看管孩子、检举危害大家利益的行为,这些代表着‘人品’和‘信誉’的行为,同样可以获得积分——拾金不昧加2分,调解纠纷加3分。
”
李默的话像一块巨石投进死水,激起了阵阵涟漪。
人们眼中的绝望,渐渐被一种名为“好奇”的情绪所取代。
有人低头掰着手指数自己能挣多少分,有人悄悄掏出皱巴巴的小本子开始记录规则。
就在这时,李默当着所有人的面,微微垂下眼睑。
在他的视野中,一道淡蓝色的光幕轰然展开——【民间组织运营权限】。
他的意念飞速在光幕上操作着,一个个模块被调动、组合。
“为了让这套制度有据可查,有法可依,”李默抬起头,手中仿佛握着无形的力量,“我将启动一个信用档案系统。
”
话音刚落,他面前的空气中,光芒微微扭曲,一本虚拟的、散发着数据流光彩的册子凭空生成,封面上赫然写着——《启航民工城信用档案》。
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,李默掷地有声地宣布了规则:“从今天起,所有人的积分都会被记录在这份档案里。
工分累计满一百分,可以凭借档案记录,向自治委员会兑换一张‘启航民工城临时居住证’!工分累计满三百分,你们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