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仪式与起点(2/3)
切线方向,减少空气阻力。
石片很小,线条画得歪歪扭扭,有些标注甚至因为空间不够,挤在了一起。
但每一笔,林尘都画得很认真,时不时停下来,用手指比划着拔剑的动作,调整线条的角度。
比如画腰胯的旋转箭头时,他会下意识地扭动自己的腰胯,感受动作幅度,然后根据这个幅度,调整箭头的弯曲程度;画剑的重心点时,他会拿起身边的锈剑,用手指反复掂量,确定重心大概的位置,再在石片上修改。
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。
当他最后一笔画完“理想轨迹”的终点时,天边的鱼肚白已经变成了淡淡的橙色,阳光开始从东边的山头上探出来,金色的光线穿过院墙上的破洞,洒在石片上,让那些黑色的线条显得格外清晰。
林尘放下木炭,举起石片,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。
石片上的人形、线条、标注,构成了一个简陋却完整的“拔剑动作理论模型”——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,将前世的工程学知识和这个世界的身体感知结合起来的产物,也是他接下来训练的“指导手册”。
他将石片放在屋门口的台阶上,确保自己训练时能随时看到。
然后,他走到墙角,郑重地伸出双手,握住了那柄锈迹斑斑的铁剑。
这一次,感觉和以往完全不同。
剑柄的木质粗糙,上面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纹路,那是无数次握剑留下的痕迹。
他能清晰地感觉到,自己的手掌刚好能贴合剑柄的弧度,指尖能触碰到剑柄末端的磨损处——这个手感,他已经熟悉了,但今天,他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“连接感”,仿佛这柄剑不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他身体的延伸,是他与“实验目标”之间的桥梁。
剑身的锈迹凹凸不平,用手指摸上去,能感觉到颗粒状的锈斑。
他轻轻转动剑柄,剑身随之摆动,他能准确地判断出重心偏移的方向——稍微偏向剑尖,大约在剑身三分之一的位置,这和他在石片上标注的“重心点”基本一致。
他甚至能感觉到,剑身因为锈蚀,重量比完好的铁剑轻了大约一成,这会影响拔剑的速度,但也让他更容易控制。
“实验仪器校准完成。
”林尘在心里默念,他闭上眼睛,脑海中开始回放石片上的理论模型——人形的关节、力量传递的线条、剑的轨迹……他将这些画面和自己的身体感知结合起来,开始在脑海中模拟拔剑的全过程:首先,足底发力,双脚像树根一样扎进地面,涌泉穴传来轻微的酸胀感,力量从足底升起,顺着小腿肌肉向上流动,经过膝盖时,膝盖微微弯曲,储存力量;然后,腰胯开始扭转,像拧麻花一样,将下肢的力量整合、加速,腰腹核心肌肉紧绷,像拉满的弓弦;接着,力量传递到肩胛,肩胛放松,避免僵硬,带动大臂向后微收,再向前发力,小臂随之伸直,力量通过肘部传递到手腕;最后,手腕微微转动,手指收紧,握住剑柄,引导剑身沿着理想轨迹,从剑鞘中快速出鞘,剑尖指向正前方三尺处的目标。
这个模拟过程,他在脑海中重复了三遍。
每一遍,都根据身体的感知调整细节——比如第一次模拟时,觉得腰胯扭转的幅度太大,可能导致身体失衡,第二次就稍微减小了幅度;第一次觉得手腕转动的时机太晚,可能影响剑尖轨迹,第三次就提前了转动的时机。
当第三遍模拟完成,他睁开眼睛,眼神锐利如刀,没有丝毫犹豫。
他走到之前标记好的正方形区域中央,双脚分开,与肩同宽,脚尖微微向外撇,形成一个稳定的站姿。
腰背挺直,含胸拔背,肩膀放松,不耸肩,不僵硬。
左手轻轻握住剑鞘,手指自然弯曲,固定住剑鞘的位置,避免拔剑时剑鞘晃动;右手握住剑柄,掌心贴紧木质部分,手指依次扣住剑柄的凹槽,拇指放在剑柄上方,形成一个稳定的握姿。
他调整了一下呼吸,吸气时,腹部慢慢鼓起,将氧气输送到腰腹和手臂的肌肉;呼气时,腹部缓缓收缩,身体随之微微下沉,重心更稳。
他连续做了三次深呼吸,让呼吸和身体的状态完全同步。
然后,他屏住呼吸,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剑柄与剑鞘相接的位置——那里,是力量爆发的起点,是整个拔剑动作的核心。
就是现在!林尘的腰胯猛地向左侧扭转,下肢的力量瞬间被激发,顺着腰腹核心传递到肩胛。
他的大臂带动小臂,向前发力,同时手腕微微向内转动,手指收紧,握住剑柄,向上提拉——“锃——!”一声清脆、决绝的金属摩擦声,骤然划破了清晨的寂静!铁锈剑从破旧的皮质剑鞘中快速出鞘,剑身划过空气,带着轻微的“咻”声。
剑尖没有丝毫偏移,准确地指向了他之前在脑海中设定的“正前方三尺处”的目标——虽然那里没有实际的标记,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,剑尖的方向与理想轨迹完全一致。
拔剑的过程,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顺畅。
他能清晰地感觉到,力量从足底传递到腰胯,再传递到手臂,整个链条没有明显的阻塞。
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:肩部还是有些紧张,导致力量在传递到肩胛时,有大约一成的损耗;手腕转动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,虽然没有影响剑尖轨迹,但可能会降低拔剑的整体速度;还有,身体因为发力,有轻微的前倾,虽然没有失衡,但不符合“稳定站姿”的要求。
他维持着剑指前方的姿势,没有立刻收剑。
他闭上眼睛,仔细回忆刚才发力的每一个细节,将那些“问题点”一一记在心里:1.肩部紧张:可能是因为热身不足,或者对“肩胛放松”的理解不够,需要在下次训练前增加肩部的热身动作,比如转动肩胛、拉伸肩颈肌肉。
2.手腕转动时机:可能是因为手腕力量不足,或者对“力量传递到手腕”的时机判断不准,需要单独练习手腕的灵活性,比如用小石子练习手腕转动。
3.身体前倾:可能是因为重心调整不到位,或者下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