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梅干菜扣肉的协作战:微波炉救场与评分表伏笔(1/3)
复赛现场的金属操作台泛着冷光,空调风裹着食材的新鲜气息吹过,李伟刚拆开官方提供的食材箱,指尖就戳到了块硬邦邦的五花肉——肉皮上沾着细密的绒毛,肥瘦分层像被随意切割的黄油,最厚的地方能有三指宽,薄的地方几乎透光,远不如菜市场王婶每次特意留的“三层五花”均匀。
他举着肉对着光叹气:“这肉要是做扣肉,蒸出来怕是一半柴一半腻。
”
沈亦舟已经从工具箱里掏出镊子,银亮的镊子尖在灯光下泛着冷光,他指尖捏着镊子的姿势绷得笔直,连手腕的弧度都透着淮扬菜传人的严谨:“先处理肉皮,细毛得一根根拔干净,不然蒸的时候绒毛受热蜷缩,会带着股腥气。
”他低头凑近肉皮,鼻尖几乎碰到五花肉,镊子尖精准夹起一根半透明的细毛,动作轻得像在拆解钟表里的齿轮,“复赛比的是‘指定食材应变’,这肉虽然普通,但处理得好,照样能出正统扣肉的油润香。
”
周小雨举着三台手机环拍,左边的手机对着操作台,中间的对准观众席,右边的专门拍弹幕,薄荷绿卫衣的袖口还沾着早上准备食材时蹭的酱油渍。
镜头刚扫到李伟手里的五花肉,观众席就爆发出一阵混合着笑声和欢呼的动静——第一排的张桂芬大妈领着广场舞队,每人手里都举着块硬纸板手写牌,最显眼的那块用红笔写着“扣肉要流油,邪修显神通”,牌角还粘了片晒干的梅干菜;后排的外卖小哥阿杰领着五个同事,每人捧着个印着“闪电外卖”的保温箱,箱盖上用马克笔写着“李老师,微波炉借你应急——昨天刚用它叮过腊肠”;最热闹的是观众席右侧的角落,一个穿碎花围裙的阿姨正举着个缠满隔热胶带的圆形烤盘晃悠,烤盘边缘还沾着点蛋糕奶油的痕迹,她是社区烘焙坊的刘姨,昨天看直播听说要做梅干菜扣肉,连夜把烤戚风的蛋糕盘钻了几个透气孔,改成了“扣肉专用模”。
“刘姨您这烤盘够新潮啊!”周小雨赶紧把中间的手机镜头对准她,刘姨立刻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,伸手从围裙兜里掏出个用皮筋绑着的小本子,翻开的那页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,还画着简易的扣肉步骤图:“昨天用这盘试做了三块,我家孙子说比楼下饭店的还香!就是烤太急,肉皮有点焦,今天特意来取取经,下次广场舞队团建,我给大伙做‘扣肉蛋糕’——底下铺梅干菜,上面摆肉片,再撒点葱花当装饰!”
弹幕瞬间被“扣肉蛋糕是什么黑暗料理”“求刘姨出教程”“阿姨太有才了”刷屏,刘姨更得意了,举着小本子凑到镜头前,指着其中一行画着波浪线的字:“你看你看,李老师上次说的‘微波炉叮梅干菜省时间’,我特意标了重点,还备注了‘盖湿纱布防干’,昨天试了,十分钟就泡透了,比用凉水快多了!”
李伟正往陶瓷碗里倒梅干菜,闻言抬头笑出了虎牙,指尖还沾着点梅干菜的碎屑:“刘姨您这笔记比我当年上学记的还详细!”他抓起一把梅干菜对着灯光看,褐色的菜叶上还沾着点细小的沙土,“这梅干菜得泡透,不然蒸出来咬着有硬芯,影响口感。
”说着就往碗里加温水,水面刚好没过梅干菜一指,“正常泡得两小时,咱比赛时间紧,一会儿用微波炉叮十分钟,盖块湿纱布,既能防止水分跑光,又能让热气循环,梅干菜吸水分更快——这招还是上次做煲仔饭时,粉丝在弹幕里教我的,说在宿舍泡木耳也这么用。
”
沈亦舟突然伸手按住他的手腕,指尖轻轻戳了戳碗里的梅干菜,指甲缝里还沾着点刚才拔毛时蹭的肉屑:“别着急加水,先挑一遍杂质。
”他俯身从碗里捏出根细得像头发丝的树枝,又夹出两粒比米粒还小的石子,“正统做法里,梅干菜泡之前要过三遍筛——先用粗筛滤掉树枝、石子,再用细筛筛掉碎末,最后用手翻一遍挑出发黄的老叶,不然蒸的时候硌牙,还会让扣肉带股土腥味。
”他把梅干菜摊在白色的案板上,手指像梳子似的细细梳理,褐色的菜叶在他掌心慢慢铺成均匀的一层,“泡的时候加一勺生抽和半勺白糖,能提前给梅干菜入底味,蒸的时候就不用再放太多调料,避免咸淡不均。
”
这话他说得很轻,像是随口的提醒,却让隔壁操作台的老赵眼神一沉。
老赵正捏着镊子假装拔五花肉的毛,余光却一直往这边瞟——他昨天初赛输得不服气,晚上翻了半宿关于“梅干菜扣肉”的正统菜谱,还偷偷在自己的食材箱里藏了包从老家带来的“三年陈梅干菜”,想在比赛时“不经意”地拿出来,展示自己对食材的“专业把控”。
可眼下看着沈亦舟随手挑梅干菜的熟练劲儿,再看看自己手里那包还没拆封、印着“特级梅干菜”的包装袋,心里顿时没了底,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镊子,金属镊尖都差点戳进五花肉里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处理五花肉得冷水下锅!”沈亦舟突然提高声音,目光落在李伟正往不锈钢锅里倒热水的手上。
他快步走过去,往锅里加了三片生姜、两段葱白,又倒了两勺料酒,透明的酒液在冷水里漾开淡淡的涟漪:“水要没过肉两指,大火煮开后撇去血沫,转小火煮二十分钟——煮到用筷子能戳透肉皮,但又不烂的程度,这样蒸的时候肉不会散,还能保持形状。
”他盯着锅里渐渐浮起的白色浮沫,眼神专注得像在研究一件艺术品,“煮好后要立刻过凉水,热胀冷缩能让肉皮更紧致,蒸的时候会自然起皱,就是咱说的‘虎皮’,这步不能省,不然肉皮会软塌塌的,没嚼劲。
”
李伟刚把煮好的五花肉捞出来,用凉水冲了两下,就被刘姨的喊声打断:“小李老师!你快看看我这迷你扣肉!”刘姨举着她的改装烤盘跑过来,烤盘里摆着六块拇指大小的扣肉,肉皮是淡淡的褐色,却没起皱,“咋回事啊?我跟你说的一样,煮完也过凉水了,咋没有‘虎皮’呢?是不是我这烤盘不行啊?”
李伟放下手里的五花肉,凑过去仔细看了看,忍不住笑了:“刘姨您不是烤盘的问题,是煮太久了。
”他拿起一块迷你扣肉,用手指轻轻捏了捏,肉皮立刻陷下去一个小坑,“您看,这肉都煮烂了,肉皮失去了弹性,过凉水也没法收缩起皱了。
下次煮到筷子能戳透肉皮就关火,别等肉浮起来,浮起来就说明煮过头了。
”他又拿起自己刚煮好的五花肉,用筷子轻轻戳了戳肉皮,筷子尖刚好穿透,却没把肉戳烂,“您看,像这样,筷子戳进去能感觉到一点阻力,但能轻松穿过去,就是刚好的状态,既能去腥味,又能保持肉皮的弹性。
”
刘姨赶紧掏出小本子,用铅笔在“煮肉”那行旁边画了个大大的感叹号,还标注了“筷子戳透即关火,勿等浮起”,嘴里念叨着“下次一定注意,可不能再浪费肉了”,才捧着烤盘乐呵呵地回到观众席,刚坐下就跟旁边的阿姨分享自己的笔记,两人头凑在一起,看得格外认真。
老赵在隔壁听得牙痒痒,手里的镊子在五花肉上戳来戳去,故意提高声音对自己的助手小吴说:“有些人啊,连‘虎皮扣肉’的精髓都没搞懂,还敢教别人。
正统做法里,肉煮好后得用牙签在肉皮上扎满小孔,抹上老抽和蜂蜜,放在通风处晾干半小时,然后下油锅炸到肉皮金黄起皱,这样才算真正的‘虎皮’,哪有这么糊弄的?”
他这话故意说得很大声,引得前排几个原本中立的观众回头看,还有人小声议论“好像老赵说得对,我以前在饭店吃的虎皮扣肉,确实是炸过的”“不用炸的话,肉皮能起皱吗?”。
张桂芬大妈立刻不乐意了,“噌”地从椅子上站起来,手里的手写牌往桌上一拍,声音比老赵还大:“赵师傅这话不对啊!小李老师上次教我们用微波炉做扣肉,没炸也起了虎皮,还不费油,我家那口子不爱吃油腻的,就爱吃小李老师教的做法!”
她说着就举起手机,点开相册里的视频——画面里是她家用微波炉做的扣肉,肉皮皱巴巴的,看着就有食欲,“我这还有视频呢,你要不要看看?蒸出来的扣肉比炸的健康,适合我们老年人吃!”广场舞队的阿姨们也跟着附和,“就是!我们都试过,好吃还省事,不用盯着油锅,安全!”观众席顿时吵成一团,有人支持老赵的正统做法,有人赞同李伟的邪修技巧,连后排的外卖小哥阿杰都喊了句“我们送外卖没时间炸肉,微波炉版最实用!”
周小雨赶紧举着手机打圆场:“两位师傅的方法都有道理,正统做法讲究传统风味,邪修技巧更适合普通人在家做,咱们先看比赛结果,看看哪种方法更受评委认可,好不好?”她这话既给了老赵台阶,又没否定李伟,观众席的议论声才渐渐小了下去。
沈亦舟却没理会老赵的挑衅,正用刷子往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