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中西医融合之道之主任的教诲(3/3)
片:“这是我和西医肾病科合作发表的研究,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制剂,可以更有效地延缓肾功能恶化。
这篇论文发表在《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》上。
”
陈墨认真记录着,内心深受触动。
他从未想过中医疗效可以用如此精确的科学方法验证,这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培训接近尾声时,李主任分享了几个成功病例。
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晚期肺癌患者,西医判断生存期不超过三个月,在家属恳求下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“我们一方面用现代医学手段控制疼痛和感染,另一方面根据患者气血两虚、毒瘀互结的证型,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治疗。
”李主任展示患者的影像资料和病情记录,“六个月后,病灶没有扩大,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。
虽然最终没能治愈,但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尊严。
”
教室里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被这个病例深深震撼。
“我要强调的是,”李主任声音低沉,“这个成功不属于中医或西医任何一方,而是中西医精诚合作的结果。
作为医生,我们的目标不是证明哪种医学更优秀,而是如何最好地帮助患者。
”
培训结束后,四位实习生心情各异地走出教室。
孙小军快步追上李主任,询问与赵专家合作科研项目的可能性。
李梦瑶和王嫣然讨论着刚才的病例,对即将开始的实习既期待又紧张。
陈墨独自走在最后,脑海中回荡着李主任的话。
他停在走廊的宣传栏前,上面展示着省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历程和荣誉。
最吸引他的是一张老照片:年轻的李建平主任与几位西医专家在显微镜前讨论着什么,照片下的说明是“中西医合作研究团队,1998年”。
“看来你对科室历史很感兴趣。
”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陈墨转身,看见一位六十多岁、精神矍铄的老医生。
他胸牌上写着“名誉主任张明远”。
“张主任好。
”陈墨恭敬地问候。
张主任笑眯眯地看着宣传栏:“这张照片是我退休前拍的。
那时中西医结合才刚刚起步,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反对。
李主任和我们一批人顶着压力,坚持探索了这么多年。
”
他转向陈墨,目光中充满期待:“年轻人,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还很长,需要你们这一代继续走下去。
既要扎根传统,又要拥抱现代科学,这不是易事,但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。
”
陈墨郑重地点点头:“我会努力的,张主任。
”
回到自己的办公桌,陈墨重新整理培训笔记,将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。
他特意在笔记本扉页写下一段话:
“医之为道,贵在融会贯通。
中西医各有所长,唯有去伪存真、取长补短,方能臻于至善。
未来六个月,当以虚心学习、勤于思考、勇于实践为准则,不负医者使命。
”
下班后,陈墨没有直接回住处,而是去了医院图书馆。
他借阅了几本中西医结合的最新着作,还特意查找了李主任在培训中提到的研究论文。
深夜的地下室,灯光昏暗,陈墨却精神抖擞。
他一边阅读文献,一边对比自己的中医知识,试图找出更多中西医理论的契合点。
不知不觉,窗外已泛起晨曦的光晕。
新的一天即将开始,而陈墨知道,自己的医学之路才刚刚启程。
在这个中西医交汇的时代,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省医院,他将用青春和智慧,书写属于自己的医者传奇。
(第三章完)
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:()神医闯关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