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父冤未雪,故纸堆中藏锋芒(2/3)
“虽”,剩下实词:“郑伯谋,一日积;段祸,一端失。
掌权者,戒贪嗔,防奸佞,私相授受,远必诛。
”这是第二层,去虚存实。
最后一步,需按《易经》八卦方位重组。
父亲批注时,曾在页边画过极淡的八卦符号,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分别对应八个方向。
墨苏按“乾一(上)、坤八(下)、震四(左)、巽五(右)”的顺序,将实词重新排列,一行行念出来:
“康熙四十年,闽浙总督与诚亲王门人纳兰氏,以漕粮折色为名,私吞银三十万两。
御史墨仲言查实,奏折未达天听,中途被截。
纳兰氏反诬墨仲言诽谤亲王,罪证为伪造书信一封,笔迹仿墨氏九成。
”
念到最后一个字时,墨苏的声音已经发颤。
他猛地捶了下桌子,桌上的油灯晃了晃,灯芯爆出火星。
原来父亲当年查到的,不仅是闽浙总督贪墨,还牵扯到诚亲王——三阿哥胤祉!
诚亲王胤祉,康熙第三子,向来以“文雅”闻名,这些年主持编修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网罗了不少文臣,朝堂上都赞他“有贤君之风”。
可谁能想到,他的门人竟敢私吞漕粮,还构陷监察御史?
墨苏忽然想起,父亲下葬前,曾有个陌生的老吏偷偷塞给他一张纸,说是“墨御史狱中亲抄的伪造书信影印件”。
他赶紧从油布包裹里翻找,终于在《左传》的封底夹层,摸出那张泛黄的纸。
纸上是父亲的笔迹,写的是“致闽浙总督书”,内容竟是“愿助大人隐瞒漕粮亏空,求亲王提携”。
当年他年纪小,只觉得这信与父亲平日的刚正不符,却没看出破绽。
如今他对着父亲的批注真迹反复比对,终于发现了问题——父亲写“捺”笔时,收锋总会微微上挑,像刀锋反撩,比如“之”“以”“远”这些字,末尾的捺笔都带着股凌厉劲儿;可伪造信上的“捺”笔,收锋却是下沉的,像剑尖垂落,软塌塌的没有力道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仿得再像,也学不来父亲的风骨。
”墨苏冷笑一声,指尖划过伪造信上的“纳兰氏”三字。
纳兰氏是明珠的旁支,而明珠早年虽倒台,家族势力仍在,尤其是在江南一带,与漕运的关系盘根错节。
能让纳兰氏出面构陷父亲,又能拿到父亲真迹仿写的,除了三阿哥,还能有谁?
辰时,墨苏抱着新抄的《论语集注》去文渊阁。
钱胖子见他脸色不好,便打趣道:“墨秀才,昨晚没睡好?眼窝都青了,莫不是在想哪家姑娘?”
墨苏勉强笑了笑,把书放在案上。
这时,几个穿着青衫的官员走进来,为首的正是翰林院编修陈大人——三阿哥府上的常客,每次来都要挑几本宋元孤本,出手阔绰。
“钱掌柜,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样刊到了吗?三爷等着要看。
”陈编修的声音洪亮,带着几分傲慢。
钱胖子赶紧点头哈腰:“早到了,早到了,给您留着呢!”说着就往后院去取书。
陈编修和同行的官员站在柜台前闲聊,墨苏低着头整理书页,耳朵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