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钻石星球。(1/3)
傅水恒教授的手指在星图控制台上轻轻滑动,全息投影中的星辰随之流转,像是一把撒在黑色天鹅绒上的碎钻。
我们的意识飞船“思辰号”正以超越光速的量子纠缠状态,在银河系的猎户臂上滑行。
“今天我们要探访的是宇宙中的珍宝库——WD1345+23,一颗特殊的白矮星。
”傅教授的声音在意识连接中回荡,既像是在耳边低语,又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。
博文,傅教授那位充满好奇心的孙子,立刻兴奋地问道:“爷爷,白矮星是不是就是那种很小的星星?它真的全是钻石吗?”
我,陈智林,作为傅教授的助手和这次探险的记录者,调整了意识传感器的灵敏度,准备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。
“不完全正确,博文。
”傅教授耐心解释,“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产物,可以看作是恒星的‘残骸’。
而我们要探访的这一颗特别之处在于,它的核心可能已经结晶化,形成了巨大的钻石结构。
”
我们的意识逐渐接近目标。
远观之下,WD1345+23散发着柔和的白色光芒,不像其他恒星那样耀眼,却有一种独特的宁静美感。
它的大小与地球相仿,但质量却接近太阳,这种极端的密度使得这颗白矮星具有惊人的表面重力。
“启动引力缓冲场,保持安全距离。
”傅教授下达指令,我立刻执行。
即使是以意识形态存在,白矮星强大的引力场仍然可能对我们的精神连接造成干扰。
随着距离拉近,白矮星的细节逐渐清晰。
它的表面并非我想象中的光滑球体,而是有着复杂的结晶结构,折射着遥远恒星的光芒,宛如一颗精心切割的宝石。
“爷爷,它好美啊!”博文惊叹道,“就像妈妈戒指上的钻石,但是大了无数倍!”
傅教授笑了:“很贴切的比喻,博文。
事实上,这颗白矮星的核心可能包含的钻石,比地球上所有钻石加起来还要大无数倍。
”
我调取了这颗白矮星的历史数据:“根据记录,这颗白矮星的前身是一颗质量约为太阳2.5倍的恒星,约在12亿年前结束了主序星阶段,经历了红巨星阶段后,抛射外层物质形成了行星状星云,最后留下了这个致密的核心。
”
博文好奇地问:“陈叔叔,恒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?”
我正准备回答,傅教授示意我让博文自己思考。
这是傅教授一贯的教育方式——引导而非直接告知。
“嗯…”博文沉思片刻,“我记得爷爷说过,恒星是靠内部的核聚变发光的,当燃料用完时,它就会…死亡?”
“很好的开始,”傅教授鼓励道,“但‘死亡’这个词不太准确,应该说是‘演化’。
恒星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它的初始质量。
像我们的太阳,最终也会变成白矮星,不过那是大约50亿年后的事情了。
”
随着我们进一步接近,白矮星的表面细节越发清晰。
令人惊讶的是,这颗白矮星并非均匀发光,它的表面有着复杂的光影图案,像是某种宇宙级别的雕刻艺术品。
“那些图案是什么?”博文指着全息投影中白矮星表面那些几何形状的光斑问道。
我调整了光谱分析仪:“似乎是晶体结构的不同切面反射光线的结果。
这颗白矮星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碳和氧,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,碳原子排列成了晶体结构,也就是钻石。
”
傅教授补充道:“白矮星内部的压力极大,可以达到地球表面压力的数百万倍。
在这种极端环境下,碳原子会被‘压’成规则的晶体结构。
不过,这颗白矮星的特殊之处在于,它的结晶过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