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钻石星球。(2/3)
似乎已经从内部扩展到了表面区域。
”
“为什么其他的白矮星没有变成钻石呢?”博文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。
“问得好!”傅教授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,“这取决于恒星初始的成分和演化过程。
只有碳含量相对丰富,且演化过程中没有过多污染元素的白矮星,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钻石结构。
”
我们的意识飞船开始环绕白矮星飞行,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宇宙奇观。
在某个特定角度,白矮星表面突然折射出绚丽的彩虹色光芒,像是无数个棱镜同时在运作。
“看那边!”博文指向一片特别明亮的区域,“那里好像有个巨大的晶体结构!”
确实,在一片相对平坦的晶体平面上,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六边形柱状结构,像是某种宇宙级别的钻石纪念碑。
即使从遥远的距离观察,它的规模也令人惊叹——根据仪器读数,这个结构高达数公里。
“那是表面结晶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,”我分析着数据,“可能是由白矮星内部的对流活动导致的。
尽管白矮星不再有核聚变,但其内部仍然有热量流动和物质运动。
”
傅教授点头赞同:“智林的解释很准确。
白矮星形成后的数十亿年里,会逐渐冷却。
在这个过程中,内部物质会经历相变,就像水结冰一样。
这颗白矮星正好处于大规模结晶的阶段。
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博文想象道:“如果我们能站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?”
我立刻警告:“那将极其危险。
白矮星的表面重力大约是地球的10万倍。
如果一个人站在上面,会瞬间被自己的体重压垮。
而且表面温度接近1万摄氏度,任何物质都会瞬间汽化。
”
“陈叔叔说得对,”傅教授严肃地说,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能以意识形态远距离观察的原因。
不过,我们可以用探测器收集更多数据。
”
我发射了几个耐高温的量子纠缠探测器,它们将传送更详细的表面信息。
随着探测器接近白矮星表面,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细节图像。
白矮星表面并非均匀的晶体结构,而是有着复杂的地形特征——有平坦的晶体平原,有陡峭的钻石山脉,甚至有看起来像巨大晶体裂缝的峡谷。
所有这些都折射、反射着光线,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光学效果。
“爷爷,这些钻石会永远存在吗?”博文问道。
傅教授摇摇头:“宇宙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。
这颗白矮星会继续冷却,最终可能会变成一颗黑矮星——完全冷却的白矮星。
但那需要的时间比当前宇宙年龄还要长得多,所以实际上我们还没有观测到任何黑矮星。
”
我补充道:“而且,如果这颗白矮星有伴星,它可能会通过吸积物质引发新星爆发,甚至可能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,引发Ia型超新星爆炸,那样的话,这些钻石就会被彻底摧毁。
”
博文看起来有些失望:“那太可惜了。
”
“但这也是宇宙循环的一部分,”傅教授安慰道,“超新星爆发会将重元素撒播到星际空间中,成为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原料。
也许这些钻石中的碳原子,将来会成为某个外星生命体的一部分呢。
”
我们的探测器传回了成分分析数据。
果然,这颗白矮星表面的碳纯度极高,达到99.97%,与地球上的IIa型钻石相当。
不同的是,这些宇宙钻石的晶体结构更加完美,几乎没有缺陷。
“不可思议,”我惊叹道,“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,碳原子竟然能排列成近乎完美的晶体结构。
”
傅教授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