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新居的阵疼与治理的答卷(3/3)
毕竟改善环境也是居民所需,但在汇报材料中,坚持加入了“物业费收缴率及挑战分析”、“回迁居民就业现状及帮扶措施”等反映真实治理进程的内容,尽管篇幅不大,表述委婉。
他向郑卫国解释:“郑县长,示范点要立得住、推得开,就不能回避问题。
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成绩,更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决心,这样对其他同类社区才更有参考价值。
”郑卫国皱了皱眉,最终没再坚持删除,但脸色明显不悦。
李鸣风亲自约谈物业公司经理,施加压力要求其必须保证基础服务质量,否则将启动退出机制。
同时,他推动监委会建立服务评分公示制度,将居民对各楼栋服务的打分每月公示,倒逼物业改进。
对于恶意拖欠的“钉子户”,他支持物业依法追缴,并协调社区民警介入,表明态度,遏制“搭便车”风气蔓延。
李鸣风没有满足于“找个临时活”应付观摩会。
他指示陈芳的就业帮扶站,为王强量身定制方案:联系县残联,为王强申请残疾人就业辅助器具,如电动三轮车;协调新安家园社区食堂,为王强设置一个专门的“配餐员+收银员”岗位,负责为小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和食堂收银。
同时,鼓励王强利用新家小阳台,尝试小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盆栽种植,由帮扶站联系社区团购渠道试水销售。
王强接到社区食堂的录用通知时,几乎不敢相信。
这份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,更给了他久违的尊严和价值感。
他骑着残联资助的电动三轮车,为小区老人送去热乎饭菜的身影,成了新安家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。
他主动找到陈芳:“陈委员,我想加入志愿者队伍!帮帮其他还没找到工作的邻居!”
物业公司在李鸣风的强硬态度和监委会的持续监督下,服务质量有所回升。
虽然缴费率提升缓慢,但恶性循环的势头被初步遏制。
部分持观望态度的居民,看到服务改善和王强这样的“身边榜样”,开始松动。
省里观摩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郑卫国主导的“硬件突击”让新安家园外表更加靓丽。
但李鸣风知道,真正的考验,不在观摩会那一天的鲜花和掌声,而在那之后更长久的岁月里,新安家园能否真正成为一个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。
深夜,李鸣风独自走在已经安静下来的新安家园小区里。
路灯明亮,花木扶疏,崭新的楼宇在月光下显得宁静祥和。
偶尔有下夜班的居民归来,看到他,会笑着打招呼:“李书记,还没休息啊!”
他看着王德顺家窗户透出的温暖灯光,想着王强骑着三轮车充满干劲的样子,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保安巡逻的脚步声,心中那份因郑卫国压力而产生的焦虑,渐渐被一种更踏实的力量取代。
盆景易朽,根基难固。
治理的深水区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,但他选择的,是为这片新家园夯下最坚实基石的路径。
这或许不是最快的路,也不是最光鲜的路,但这是通往真正“示范”的必经之路。
方文山期待的治理答卷,答案不在观摩会的展板上,而在这万家灯火的寻常烟火里。
阵痛仍在继续,但微光已然亮起,照亮着前行的方向。
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:()重生之问道官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