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谋划发展(2/3)
的、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!这是最现实、见效最快的路径!”
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务实派干部的支持。
毕竟,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,风险小,收益快。
然而,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局局长则提出了不同看法:“我同意围绕宏远做强配套产业链非常重要,是立身之本。
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此,那开发区永远只能是‘制造基地’,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,核心竞争力不足,抗风险能力也弱!我们必须着眼未来,提前布局新赛道!”
他调出精心准备的PPT,展示着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图:“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……这些才是未来十年、二十年经济增长的主引擎!尤其是新能源领域,国家政策导向明确,市场爆发在即!我们开发区有空间、有政策,现在又有宏远带来的资金流和关注度,正是布局未来产业的最佳时机!我建议,设立专项资金,打造‘新能源与智能科技产业园’,重点引进和孵化相关领域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!”
科技创新局长的观点极具前瞻性,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投入巨大,见效周期长,风险极高。
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李鸣风。
“两个方向,看似矛盾,实则互补。
”李鸣风缓缓开口,打破了沉默,“装备制造配套,是我们的‘现在’,必须做强做优,这是开发区的根基和现金流来源。
而新能源、智能科技这些新赛道,是我们的‘未来’,代表着开发区的上限和核心竞争力,必须提前落子,哪怕前期投入大、见效慢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他站起身,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,拿起笔,画了一个坐标系:
“横轴是‘现实基础与短期效益’,纵轴是‘未来潜力与核心竞争力’。
装备制造配套产业,在横轴得分高;新赛道产业,在纵轴得分高。
我们要做的,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如何优化资源配置,让这两条线都向上走,最终在右上角汇合,形成我们开发区独特的、既有坚实基础又有爆发潜力的产业生态!”
他目光扫过众人:“因此,我决定:”
“开发区未来五年,实施‘传统优势产业升级’与‘未来新兴产业培育’双轮驱动战略,同等重视,同步推进!”
“在确保宏远配套产业链建设所需资源的同时,管委会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30%的可用财力,设立‘未来产业培育基金’,由科技创新局负责管理和项目筛选。
土地规划上,预留出核心地块用于建设‘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孵化园’!”
“招商局要组建专门面向新赛道的招商小组,瞄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型企业、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、海归创业团队,主动出击!政策上可以给予更大力度的初期扶持!”
“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,联合高校、研究机构,为入驻的新兴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输送。
简化科技企业注册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流程!”
李鸣风的决策清晰而果断,为开发区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大而清晰的蓝图。
刘明远和新任经发局长立刻表示拥护。
科技创新局长更是激动不已。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。
财政局局长面露难色:“李书记,战略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