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常委会上的较量(3/3)
对入驻企业的筛选有严格的标准,不是‘白送’。
重点考察团队背景、核心技术壁垒、市场潜力。
您提到的这家电池材料企业,核心团队来自国内顶尖研究所,技术专利过硬,已获得国内头部电池厂的意向订单。
土地是‘先租后转’,税收是‘三免两减半’的普惠政策基础上,对研发投入部分给予额外补贴,这都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实际的。
”
“第二,种子基金规模有限,且采取‘跟投’模式,要求社会资本领投,我们才跟投,风险共担。
同时建立了严格的退出机制和项目评估机制,绝不是大水漫灌。
”
“第三,新兴产业培育,必然伴随风险。
但如果因为惧怕风险就裹足不前,我们将永远停留在产业链低端。
引进一家真正有潜力的科技企业,带来的不仅是税收,更是人才聚集、技术溢出和产业升级的契机!其长远价值,远非眼前投入可比。
”
李鸣风有理有据,数据清晰,直接戳破了郑卫国“风险论”的片面性。
郑卫国被噎了一下,脸色有些不好看,强辩道:“道理是没错,但步子还是要稳!我建议,孵化园的投入节奏放慢一点,政策再收紧一点,多看看,多等等!尤其是动用县财政资金的部分,要慎之又慎!”
“郑县长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。
”李鸣风没有硬顶,而是采取了迂回,“不过,招商引资,特别是招引科技企业,时机很重要。
好项目、好团队,不会等我们慢慢研究。
我们会在坚持原则、控制风险的前提下,加快推进。
毕竟,省委张主任调研时,对我们布局未来产业是寄予厚望的,这也是市里关注的重点。
”
李鸣风巧妙地搬出了省委政研室和市里的关注,给郑卫国施加了无形的压力。
郑卫国脸色变幻,最终挥了挥手:“行了,我知道了。
你看着办吧,但出了问题,你要负全责!”话语中带着一丝悻悻和威胁。
离开郑卫国的办公室,李鸣风走在县委大楼略显空旷的走廊里。
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,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影子。
与郑卫国的交锋,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,县委常委的位置既是平台,也是战场。
郑卫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开发区影响力的渗透,未来的博弈只会更加复杂微妙。
但他心中并无惧意,反而充满了笃定。
董国云的提点言犹在耳,开发区的成绩是他最硬的底气,“榆林模式”的认可更是他无形的护盾。
郑卫国的掣肘,只会让他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——既要守住“阳光机制”的底线,也要在全县层面展现副书记的担当与协调智慧;既要深耕开发区,打造不可撼动的“基本盘”,也要以开发区的成功实践,反哺和引领全县的产业升级。
他拿出手机,拨通了刘明远的电话:“明远,孵化园首批项目签约仪式,提前准备,规格要高,把省市对我们布局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,充分展现出来!另外,跟那几家重点谈的风投机构保持密切联系,争取尽快敲定合作意向!我们没时间等!”
挂断电话,李鸣风望向窗外。
暮色四合,开发区的方向灯火璀璨,宏远工地的探照灯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。
新的棋盘上,对手已落子。
而他,将以更加沉稳的步伐,更加开阔的视野,更加坚定的决心,在这片属于他的疆域上,继续书写开拓者的传奇。
县委常委、副书记的身份,不是终点,而是他撬动更大格局的支点。
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:()重生之问道官途